(记者 刘趁 文/图)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着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日前,记者从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以实施《“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抓手,强化源头预防、风险管控、分类施策、协同治理、先行先试,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6.7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完成3400余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隔蒲潭镇陈刘村的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和资源利用试点项目现场,发酵池周围种满了植物,即使在夏天也没有异味。
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赵世新介绍,近年来,我国从“治、用、养、研、合”五个方面,深入推进耕地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
在“治”的方面,紧盯源头治理,充分利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等数据,在受污染耕地集中的县级行政区整县推进污染成因排查,确定了污染源治理清单。在“用”的方面,推动分类管理,农业农村部指导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行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分类管理、“以地适种”,指导地方落实品种替代、水肥调控、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在“养”的方面,聚焦重点区域,在优先保护类耕地落实用地养地措施,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遏制土壤退化趋势。在“研”的方面,强化科技攻关,建成土壤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修复等一批部级重点实验室,加强理论方法、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合”的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加强源头防控、安全利用、粮食收储管理等,形成工作闭环。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在23省份划定210余个区域,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支持地方实施400余个土壤污染源头防治项目,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步提升,达到91%,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不过,赵世新指出,污染地块修复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应当因地制宜,统筹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探寻最佳解决方案。不少地区已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北京实施土壤污染绿色管控,将原东方化工厂纳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自然恢复地块生态功能,昔日化工厂变身“城市绿肺”,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新闻发布会还对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赵世新说,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目前已采取系列举措,有效保障安全利用。包括抓严“一个名录”,国家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名录内的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抓实“一张清单”,将近万个地块纳入监管,督促查明污染,保障环境安全;抓好“一批企业”,将1.6万余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推动开展地面防渗、管道可视等绿色化改造,消除污染隐患。
农村污水横流状况大幅减少
美不美,家乡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对农村水环境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治理农村污水,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结合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农村污水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农村污水横流状况大幅减少。
赵世新介绍,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守牢两个底线,既不能村庄污水横流,也不能污水直排环境。治理成效要符合“三基本”的评判标准,即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要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通过坚持分类施策,全国已有2700余个涉农县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方案),建立了年度重点治理村庄清单并动态更新,集中治理人口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敏感的重点村庄。今年年初,生态环境部从2023年完成环境整治的行政村中随机抽取963个,开展调研评估,合格率在90%以上。
各地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务实、管用、符合当地实际的经验做法。例如,四川省巴中市鼓励结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采取“分层资源化利用”方式,就近就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第一层“自用”,通过家家户户的庭院经济,实施污水资源化;第二层“大家用”,“自用”用不完的污水,用于浇灌周边林地等农用地;第三层“备用”,“大家用”一次用不完的污水则储存备用,如今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占比达到69.8%,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我国南北、东西自然禀赋差异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农村生活污水量大面广,治理成效巩固难,需要科学施治、持续发力。赵世新介绍,下一步,将抓好《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落实,推动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和技术工艺,以实现“三基本”为导向,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应管尽管、应治尽治,不断巩固和提升治理成效。
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以来,全国各地以更高标准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聚焦现阶段农民群众需求强烈的重点实事,深入推动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厕所粪污、生活垃圾等农村环境治理,目前已指导113个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当前,“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完成6.7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的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超过90%。
此外,生态环境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在28个地区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部分试点地区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国(省)控断面水质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20亿元,新增支持66个养殖大县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和明显弱项。”赵世新说道,未来,将抓紧制定出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农村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广袤乡村渐次呈现。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京ICP证000000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